饿死人事件,不仅致使几千万农民同胞活活饿死,对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冲击,亦都是空前绝后的。安徽省宣城县,1958年年底,全县总人口657544人,1960年年底降至497000人,净死亡160544人(中共宣城市宣州区党史办编:《中国共产党宣城县地方史》第二卷,黄山出版社,2014年6月版,县志第79页)饿死率竟高达24.4%,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宣城县无疑是饿死人事件的重灾区中重中之重,方方面面所受的冲击可谓史无前例,教育方面方面亦不例外。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曾流行“华北再也放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这句经典的话语。可见日本的入侵对中国教育事业造成的破坏。然而,日本的侵华战争与饿死人事件相比,则小巫见大巫了。抗日战争时期,北大、清华、南开曾南迁昆明成立西南联大,为中国培养出众多的专家学者。我的母校宣城中学,亦因1937年日机的狂轰滥炸不得不南迁皖南旌德县江村,成立宁属六邑联立中学,八年内培养出近8000名初、高中毕业生。兵荒马乱的八年抗战,国民党政府还坚持年年高考招生。
饿死人事件的高峰期是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这期间,在我们学校,几乎天天与闻死讯。刚开始,我们还有些惊骇、恐惧、悲伤。由于噩耗一个接着一个,我们亦渐渐地变得麻木了。我们初一(一)班的同学1959年1月都共同见证了我们的同学陈忠惠全家死绝的全过程。(详情敬请参看我的后续博文)尽管当年我们班60位同学家人多有饿死,有的成了孤儿,却不曾有一位同学辍学,盖不愿失去每月35斤粮的非农身啊!
1961年一月期终考试刚考完,我们被告知:由于国家困难,学校停办。这对我们这些原本农村户口的学子来说,不啻是晴天霹雳。我们将面临死神的威胁。我们无奈地离开了学校,从此再也没有回来。我们失学了。
遭此厄运的,不只是我们水阳初中一所学校。1961年1月,除宣城中学(唯一一所完中)、湾沚初中(现为芜湖县一中)、孙埠初中外,十几所初级中学及宣城师范、宣城工校、宣城农校、宣城卫校等小中专统统下马。为的是让这几千名学子“省”下每月35斤大米以“救济”数以万计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饥民。
1961年11月,我们接到学校的复学通知。(宣城师范等小中专则继续统统处于停办中)水阳初中与油榨初中合并,两校原来四个班240名同学,前来复学的竟只有30余名,其中还包括比我们高一级的油榨初中往届生徐德名、陈毓濤。而水阳初中初二级120名同学,复学的只有张武皇、许锦奇、章江海、盛以枝、时荣华、侯功达、孙苍翠、袁双龙和我九名同学(这九名同学如今都健在)。120名同学分别仅10个月,就有100多名同学辍学,辍学率高达92.5%。触目惊心啊!更可怕的是,在这离别的10个月中,不知有多少同学已活活饿死了。
1962年中考,全县只有宣城中学招收100名新生。这是自1906年宁国府中学堂创办以来,宣城县唯一一次招生无须填报志愿的考试。
饿死人事件,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冲击,无疑是空前的。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回想起来,依然如同是一场挥之不去的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