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
在中共高层,撰写回忆录的不多。薄一波或许是唯一一位,且著述颇丰。什么《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七十年奋斗与思考-战斗岁月》、《领袖元帅与战友》,还有什么《薄一波文选》、《薄一波论新军》......这些“专著”都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而薄一波生前就担任中共党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组长是杨尚昆,博主注),近水楼台啊!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史料”出版时(除《领袖元帅与战友》于2002年出版外,其余都于2008年出版,博主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邓小平、李富春、李先念等当事人都已不在人世,为揭穿薄一波肆无忌惮的信口雌黄,以正视听,特揭一点薄一波的老底,或许能给读者多少增强一点免疫力。
一、把这个罪恶的名字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传奇”人物:他三次入狱,最终响应刘少奇的招降纳叛,毫不羞耻地在反共启示上签名,首先从国民党的狗洞里爬了出来;他主持了对彭德怀操娘四十天的华北座谈会;他第一个讨好资本家,背着党中央擅自出台“公私一律平等”的新税制政策,从而迈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第一步;他是闹得天下大乱的1070万吨钢指标的始作俑者;他视刘少奇如同再生父母,刘少奇则委以重任,他授意安子文拟定的八大政治局委员名单中,竟没有战功卓著、打下半壁江山的林彪而有这个叛徒嫌疑人。详情参看王海光的《政争与权争——“高饶事件”起因再解读》);邓小平、胡耀邦平反的“冤”、“假”、“错”案,第一个得以平反的就是以他为首的61个叛徒集团案;他对邓小平感恩戴德,顶礼膜拜,吹捧邓小平,简直肉麻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什么“建非常之业”,“成非常之功”,邓小平去世,竟写下“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的挽联;他对毛泽东恨之入骨,对毛竭尽诬陷、诽谤之能事,与李锐、茅于轼相比,有过之,无不及;更不能容忍的是,他竟把“特色”罪名强加在毛泽东的头上,胡说什么,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始于毛而成于邓”(上述引号中文字均引自薄一波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黄克诚说他有圈子,李先念把他比作季诺维也夫,谭震林拍着桌子骂他是“布哈林式人物”(林蕴晖:《国史劄记——事件篇》,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第102页);他无德可立,立功不成,转而立言,然而,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几百万字的胡言乱语,很多都是颠倒黑白的不实之词;他“坏人活千年”,竟活到99岁才去见阎王......他就是人渣中的人渣薄一波。
近日,看到林之白911的题为《薄一波肮脏灵魂和糜烂生活》一文,不意该文竟引来万箭齐发。一个遗臭万年原本牢牢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大奸佞,竟欺骗、忽悠了数以百万计、千万计的善良的人们。可恶、可怕的洗脑啊!还有一些博友竟把薄一波、薄熙来父子混为一谈。薄一波是薄一波,薄熙来是薄熙来。薄熙来是薄一波的不肖子。居士对薄熙来暂不妄加评论,不过对薄熙来主政重庆期间唱红打黑之举还是要点赞的。薄熙来果真是人杰,就如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政治小说《怎么办》中所言:“坏的土壤长出了好的庄稼”。
二、薄一波与毛泽东的恩怨
薄一波与毛泽东的恩怨起源于1953年6月13日开始为期两个月的全国财经工作会议。这次会议,说白了,是“批薄”,是“批薄射刘(刘少奇),而直接起因则是薄一波自作自受、引火烧身,就是薄一波背着中央擅自出台的那个“公私一律平等”的“新税制”。新税制实施不过半年,在全国范围内一度造成极大的反响。尤其是物价一度上涨,从而造成经济秩序和思想战线的混乱。1953年初,北京市委向中央报告说:“去年12月4日根据中央调整商业的指示,北京市有4479种商品提高了零售价格;因改变了税制,今年1月3日又调整了1370种商品的价格,两次调整后,几种基本生活用品零售价变动如下:面粉涨价6.3%(第一次加1.9%,第二次加4.4%),大米涨8.8%(第一次加1%,第二次加7.8%)。”同年1月9日,中共山东分局第二书记向明等人给中央写信,反映新税制的执行引起了物价波动、抢购商品、私商观望、思想混乱等状况。信中质问:“我们真不懂,新税制为什么要在全民所有制企业和私营企业之间画等号?如果这样,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怎么能得到鼓励而发展?资本家的企业从新税制里得到了鼓励更加得意忘形,这样社会主义还要不要实现?所以,我们认为围绕新税制的实行,是一场尖锐的路线斗争。”
新税制实施是建国后刘少奇、邓小平、薄一波对公有制企业痛下杀手的第一刀,是他们复辟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迈出的第一步。
新税制的实施,引起毛泽东的高度警觉。1953年1月15日,毛泽东就新税制致信周恩来、陈云、邓小平、薄一波,措辞相当严厉。薄一波当时就“已预感到事情有些严重了”。1953年2月,毛泽东进一步指出:”这个新税制得到资本家叫好,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42、243页)
1953年6月13日开始的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中心议题就是批评新税制,矛头则集中到负责新税制实施的时任财经委副主任兼财政部长薄一波身上。在财经会议的第三天,毛泽东主持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不点名地批判了刘少奇关于“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等观点,点名批评了薄一波提出的新税制。(《毛泽东选集》第五卷,1977年版,第81页)而前一天,高岗对薄一波的批判则达到新的高度。用高岗自己的话说:“我的讲话要站得高些,要从思想上、理论上批判薄一波。”(司马清扬:《周恩来与林彪》(上),明镜出版社,20144月第一版,第66页)值得一提的是,高岗的这个发言稿,是经过毛泽东审阅的。毛泽东还在“右倾”之前特地加了“资产阶级”四个字。(戴茂林、赵晓光:《高岗传》,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304页)在财政会议上,薄一波简直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那些布哈林、季诺维也夫之类的对薄一波的责骂就是来自财经会议的后期。
1953年8月12日,毛泽东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的重要讲话。他说:“薄一波的错误,是资产阶级思想的反映。它有利于资本主义,不利于社会主义和半社会主义。”“宣传新税制的社论,资产阶级拍掌,薄一波高兴了。关于新税制,他事先征求了资产阶级的意见,和资产阶级订了君子协定,却没有向中央报告。”毛泽东对刘少奇、邓小平还予以旁敲侧击:“薄一波的错误,并不是孤立的,不仅在中央有,在大区和省市两级也有。”“在这次会议上,刘少奇说有那么一点错误,小平同志也说有那么一点错误。”(引自《毛泽东选集》第五卷,1977年版,第91、92、94、96页)
毛泽东由于批判新税制、批判薄一波而与薄一波结怨。而刘少奇、邓小平则对薄一波百般庇护,薄一波心存感激而成为刘、邓的死党。
然而,更令薄一波恼恨终生的不是全国财经会议,而是紧接财经会议之后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由于张秀山和郭峰的发言,一石激起千重浪。特别是经过毛泽东同意的张秀山的发言,可谓石破天惊。张秀山直言不讳地指责中共中央组织部对中央一级机关和各地的某些高级机关任用叛变自首分子处理的不严肃。这显然主要是指以薄一波为首的那个“六十一人叛徒案”。这分明是揭薄一波一伙人的疮疤,更是要他们的命根。薄一波深知,毛泽东这步棋,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其实,就在不久前,即1953年春夏之交,毛泽东交给高岗一项绝密任务:命他去查阅东北的敌伪档案,了解20年代刘少奇在奉天(今沈阳)被捕后的表现。而具体执行此项任务的,正是张秀山。(赵家梁、张晓霁:《半截墓碑下的往事:高岗在北京》,香港大风出版社,2008年版,第113、114页)薄一波人生最大的政治污点,就是以他为首的“六十一个叛徒案”,毛泽东要揭他们的老底,连他们的主子刘少奇都不放过,薄一波能与毛泽东同顶日月吗?!
三、薄一波是1070万吨钢案的始作俑者
就诽谤、嫁祸毛泽东而言,薄一波与李锐是一丘之貉。薄一波和刘少奇还是李锐在庐山会议上的保护伞。(详情敬请参看我的后续博文《李锐的保护伞何其多》)在1070万吨钢案上,薄一波与李锐沆瀣一气,为诬陷、嫁祸毛泽东,大做文章。缘何1070万吨钢案,半个多世纪以来,闹得沸沸扬扬?因为毛泽东曾为1070万吨钢案有过自我担当。他们就是利用了“毛泽东的伟大的谦虚(林彪语,博主注)”,对毛泽东的讲话断章取义,肆意曲解。然而事实终归是事实。就是按薄一波的说法,亦掩盖不了薄一波才是炮制1070万吨钢指标的始作俑者的真相。据薄一波回忆:1070万吨钢指标“也是出于一个天大的偶然。原来毛泽东在1958年6月初,为提高钢铁产量,曾召见薄一波到中南海游泳池,一起游泳并提供口头咨询。毛在池中问薄,1958年的钢产量能否翻一番?刚好薄一波正在游泳池中翻了个身,因而随口说‘翻一翻’”。由此1070万吨钢指标便被敲定。(引自yzy4的《关于1070万吨的来由》)居士才不相信薄一波的这番鬼话。即便如薄所说,毛泽东只是征询意见,“翻一翻”最先还是出自薄一波之口。另据薄一波回忆,1958年6月18日晚,毛问薄:“现在农业有了办法了,叫做‘以粮为钢,全面发展’。你工业怎么办?”就在第二天,“冶金部就向中央报出了1958年产钢1070万吨的高指标。”(邹华斌:《毛泽东与“以粮为纲”方针的提出及其作用》)什么冶金部不冶金部,薄一波是分管工业的副总理兼经委主任,冶金部上报钢产量指标能不得到薄一波的首肯吗?!
同样,李锐对毛泽东的嫁祸亦是不攻自破。在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同李锐等人说:“北戴河规定翻一番,索性登报,是薄一波和胡乔木的建议。”(李锐:《庐山会议实录》,第63页)在这里,毛泽东说得很分明:1)、1070万吨钢指标是北戴河会议的规定;2)、登报这个出尽中国洋相的馊主意,是薄一波、胡乔木出的。须知毛泽东是反对登报宣传的。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曾说过:“大跃进中最大的问题,是夸大了一些。使我们被动的问题,是不该把四大指标公布。”(李锐:《庐山会议实录》,第55页)同一部《庐山会议实录》,同是毛泽东关于1070万吨钢的讲话,却前后矛盾。实在难以自圆其说啊!李锐无疑从中做了手脚。
还有一点提请读者注意,半个多世纪以来,众多研究大跃进的专家、学者都对1958年1070万吨钢指标津津乐道、大书特书,却很少有人对1959年3000万吨钢指标、1962年8000万吨-1亿吨钢指标说半个不字。各位博友、网友:你可曾想过这个问题?如果你们急切想知道个中奥秘,敬请关注居士的后续博文。